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纵横·其四(1 / 2)

先帝崩殂后 衣带雪 4437 字 2个月前

“……北方各地战火已起, 正是用人之际, 宫里下旨,今年春闱沿袭祖皇帝临时擢拔制,下个月便提前举办春闱,诸君去备考吧。”

已至初秋的小龙门里,再没有往年那般诗画迎秋的氛围,连同院子里常开不败的花儿也露出些许灰败之色。

满座白衣,如今余者寥寥,而就是这寥寥的学子, 也无心于此时的仕途。

“夫子。”有人起身行礼道,“学生昨夜读来一则故事, 言某地有一农夫,勤勤恳恳耕作半生做了地主, 雇佣了佃户, 携手蓄下万贯家财,后来有更多的佃户仰慕初代地主的名望,故而为子孙效忠,然而其继承家业的子孙却坐享其成, 不问农桑, 以至于农田荒芜, 佃户饿死。不知老师可否解答,这样的地主,是否还值得佃户冒着饿死的威胁继续耕作”

教习的夫子放下书册,看着下面一张张隐忍着义愤的脸, 面颊抽动了一下,道:“在地主的手下,你或许会饿死,可若是到了外面拓荒……佃户会遇上狼。去备考吧,明日老夫会来收尔等课业。”

“夫子!”学子们站起来,大声道,“陛下在宫中生死未知,如今奸臣祸国,我等如何安心读书!便是去赴考,焉知到时殿试上是为谁来做这个官!”

“我族世代忠良,焉能为石贼作伥!走,但有血性者,随我至宫门请愿!请陛下出宫一见以安人心!”

“对!季侯不能就这么冤在奸臣作乱!去劝陛下明正典刑,诛杀贼臣!”

一声号召,投笔之声不绝于耳,夫子亦拦不住,转眼间小龙门里各个学堂的学子闻风卸冠,百八十人乌乌压压涌向正门口,正要冲过护卫撞门时,大门却自行打开了。

门外站着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他面色苍白,却仍掩不住威严之气:“放肆!都给本相站住!”

堵门的不是别人,正是因被宣帝罚在家思过的丞相徐鸣山。激愤的人群一时间哑火,没人敢冒犯这个小龙门里和成太傅齐名的元老。

“徐相——”有人委屈道,“国将不国,我们读书又有何用不如拼了这身血肉去炀陵外战匈奴。”

徐鸣山走入人群,捡起一本掉在地上的论语,仔细拂去上面的灰尘道:“朝中之事,还没有轮到白身如尔等来扛的时候。”

石莽隐瞒消息,而他们这些知情人没有敢将宫中之变传扬出去——因为帝都是不能生变的,一旦被诸州各地的官吏知晓炀陵如今已无天子,瞬间整个大越就会四分五裂,甚至可能有地方军难抵匈奴铁蹄之下,开城献降之事。

而这些孩子,都是将来能让大越延续下去的力量,不能在这个时候拿命去对上石莽的钢刀。

这段时日,徐鸣山已苍老了许多,他同成钦一样,都在为维持炀陵作为天下中枢的运作焦头烂额地奔走,而宫里正在不断集权的石莽似乎也乐于见他们为来的大局而不断消耗。

——徐相,学生这半载几度测算,总有北方灾象,故而需得随沧亭去一趟厄兰朵。倘若到时中原有何祸事,请务必守住炀陵,大越气数未尽,只待破而后立,便可再延百年王朝。

——若有灾殃,何时有转机

——我曾问过岭南天机隐士,他们曾言,若有我测算不得之事,多半与我有关。

徐鸣山太了解成钰了,深知他于天象玄学从无妄言,如今这番局势丕变,他本人除了相信成钰有朝一日能辅佐逃出炀陵的幼储拥军回朝剿灭奸佞,也别无他法。

“徐相!如今百姓在外面受匈奴践踏,我们岂能助纣为虐!就算倘若要我们等,总要给我们一个时限!”

徐鸣山深吸一口气,道:“就等到考罢春闱!若天要灭我大越,本相血刻宫门,必要奸佞知晓何谓冒天下之大不韪!”

……

十月初八,匈奴入中原已过两月,作为领袖的匈奴右贤王,在两次尝试与吞狼军交锋未占到便宜后,终于认清了厄兰朵与中原的通路被灞阳死死堵住这一事实,知晓他们不可能再从厄兰朵得到任何援军,便一路转头南下,沿途洗劫了五六个州郡,直至远远看到了界碑上“炀陵”二字,这才停了下来。

“炀陵,这就是炀陵啊……”右贤王抚摸着界碑上那盘刻了几百年的字迹,道,“往年总听见那些汉人美姬说炀陵是天上和地下唯一可以媲美昆仑神宫殿的地方,那里河沟里流淌的是黄金,树下埋藏的是珍珠,有玉石一样的美人,和藏满了瓷器的房屋。”

“王,我们已经见过不少富丽的地方了……”

“可那些越人的官吏说,那些小州府和炀陵比起来就像是乞丐住的破庙。”

几百年的塞外游牧,祖先的血脉里用斑斑血迹告诉他们的子孙,南方那片富庶的领土,是游吟诗人的流淌着黄金的畅想,是每一代草原王者都梦到过的地方,是匈奴世代追逐的所在。

匈奴们除了几度对上季沧亭率领的吞狼军,几乎没遇上什么有力的抵抗,那些州府地方上高高的城墙,有些甚至不输崤关,但偏就仿佛是纸糊的一般,往往死了几百守军,便闭城不出,被他们围困不久便献降了。

是否炀陵也会如此

“本王开始理解兰登苏邪为何拼了命也想去到炀陵了。”右贤王抓起一把地上肥沃的泥土,道,“我们穿过了千里平原,踏过了无数看起来坚固无比的城郭,为什么不去大越的帝都呢”

询问间,远处有骑士来报说炀陵方面来了使者想要与他们谈判。右贤王闻言似乎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微笑,让人将使者放过来。

不多时,一队载着珍宝的车队驶入匈奴大军里,一个山羊胡的官吏从车上战战兢兢地下来,对右贤王行了一礼,命人打开车队里的箱子,箱中皆是让人看花了眼的金银珍玩。

“下官代陛下传旨,两国本为毗邻,不应妄兴战乱,如今我越民怨声载道,贵军亦人困马乏,我大越素来以和为贵,愿与右贤王划江而治,往后只取江北之地,而南方建昌岭南等十六州归于贵主,两军就此休于干戈可好”

越朝素来如此,无论胜败,他们皆要以言和为上。

一听到这番熟悉的话,右贤王这段时日在吞狼军那里动摇的心境立时又定了下来,俯身道:“大越皇帝陛下的慷慨本王在厄兰朵也早有所闻,只是建昌太远,且我等大军不善水性,恐怕去不了吧。”

那使者被匈奴大军里的马匹的兽臭熏得有些头晕眼花,强忍着道:“这个右贤王放心,商江两岸已征用了大量商船可供贵军南渡。”

“哦”右贤王疑道,“可本王怎么知道大越不是趁我等渡江时有所图谋,若是我们渡河到一半,你们将船凿沉了如何是好”

“右贤王说笑了,我大越以信义为先,再说贵军拥军十数万,岂是能为区区沉船所阻的。若是右贤王不信,石……陛下也曾说过,将往来商水两岸的湘州暂借几日也可以。”

旁边的谋士向右贤王耳语道:“王,北方诸州封城不出,只靠抢掠那些郡县村庄,恐怕维持不了太久,不如南渡寻求机会。”

右贤王略一点头,脸上又挂起笑容:“既然如此,那就替本王向大越皇帝陛下‘谢恩’了。”

送走使臣后,刚刚已经被说得心动的其他部将不甘心道:“王,都到炀陵了,难道连城门都看不到就要渡江去南方了吗”

“当然不。”右贤王笑着将手里的黄绢圣旨丢在地上让马匹嚼着玩,道,“我们可以先去湘州,等到确定了其他诸州真的封城不出,互相不支援,就留下五万将士去炀陵……和区区建昌比起来,炀陵才是我们此来的最终目标。”

……

襄州。</p>

“打死她!她伺候过匈奴,这等不知廉耻的东西该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