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联手打压(1 / 2)

实际上没用到三天,只一天时间,伊娃卡就派人从大西洋唱片拿到马尔斯三人的合约,一美分违约金也没给。

大西洋唱片提出的条件是,希望能拿到林克第二张专辑在海外地区的发行权。

伊娃卡没有答应。

林克第一张专辑的海外发行工作交给环球唱片来做,双方合作比较愉快,第二专会继续跟环球唱片合作,暂时没有更换合作伙伴的打算。

不过伊娃卡提出可以把南美地区的发行权交给大西洋唱片。

大西洋唱片那边考虑之后,答应放人。

林克是当红歌手,首专全球销量近500万张,第二张专辑销量必定不会差,拿到一个地区的发行权,就能赚到真金白银,显然比三个没出道的幕后人员更有价值。

像马尔斯这类音乐人,大西洋唱片旗下还有几百人,所以并不会感到可惜。

“布鲁诺,菲利普、阿里,欢迎你们加入lk音乐。”

签完合约之后,林克伸手跟火星哥三人握了握。

“谢谢贝克先生!”

马尔斯激动地摇了摇他的手,还偷空瞅了一眼从窗外飘过的拉娜·德雷,他忽然发现自己是真心喜欢lk音乐,这里非常棒。

林克也注意到了火星哥的眼神,回头看到伊娃卡从外面经过,不由地暗暗惊讶,火星哥喜欢伊娃卡大小姐?

胆子挺大的。

在马尔斯加入lk音乐之后,两首说唱歌曲也以很快的速度录制完成。

《lighters》由马尔斯和bob、阿里·莱文三人合作演唱。

《i' the one》由林克和歌手维兹·卡利法完成。

维兹·卡利法是史努比·狗狗的朋友,属于西岸说唱,在lk音乐向史努比·狗狗发出邀请后,对方推荐了维兹·卡利法。

维兹06年出道,今年22岁,身材高瘦,全身都是纹身。

代表作品是《see you aga》,跟断眉和泰勒都同台演唱过,当然现在还没有出现。

i' the only one oh-eh-oh oh oh-eh-oh

i' the one oh-eh-oh oh oh-eh-oh

i' the only one

“感觉怎么样?”

录音棚的休息室里,林克播放完一遍《i' the one》,看向格雷姆、马尔斯、维兹·卡法利几人问道,

“满分十分,你们能给几分?”

“10分!”

维兹·卡利法抽着烟,吐了个烟圈笑道,“林克,你应该对我们的合作有信心。”

马尔斯点点头说道:“这首歌节奏很棒,伱和维兹的配合也很好,至少九分。”

格雷姆也觉得不错,马尔斯比他预料的优秀,这首歌在制作完成后,质量很高,不比当前单曲榜上的说唱歌曲差。

“希望你们是对的,我可不想在发行之后,被坎耶他们嘲笑。”

“放心吧,他们没机会的。”

获得大家认可之后,林克的第一首说唱歌曲《i' the one》,正式登陆美国各大数字音乐平台,同时他也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推文。

‘说唱歌曲i' the one,感谢维兹·卡利法!’

在他发出推文没多久,就有上万粉丝出来评论,称这是一首很棒的歌曲,期待他发行说唱专辑。

dy gaga几个熟人留言点赞,恭喜他跨界成功。

发布首周,《i' the one》在亚马逊数字音乐商店、itunes音乐商城等数字平台卖出171万份,在线上平台播放次数超过1200万次,在电台播放次数破亿。

一举冲上美国公告牌单曲榜第48位,在公告牌嘻哈/说唱音乐单曲榜上排名第4位。

仅次于埃米纳姆的单曲《we ade you》,里尔韦恩和蕾哈娜合作的《live your life》,鸭子德雷克的单曲《best i ever had》。

林克一个说唱界的新人,第一首单曲在销量和播放量上,超过很多老牌说唱歌手,冲上说唱榜前十,在乐坛引起不小轰动。

媒体纷纷报道这件事。

《公告牌》杂志评论称这首歌能在首周冲入说唱榜前十,主要原因这首歌水平很高,林克和维兹的合作也非常默契,这是一首‘非常惊艳’的说唱歌曲。

《纽约邮报》在报道这条新闻时,称这《i' the one》之所以能在首周冲上公告牌单曲榜前100,说唱榜前十,证明林克跨行成功了,他不止是拳坛的拳击明星,还在乐坛拥有极高的人气。

《芝加哥论坛》评论称这首歌的词曲水平非常高,将电子乐、流行音乐和说唱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再一次证明林克在音乐创作上,拥有极高的天赋,称他与dy gaga、阿黛尔、凯蒂佩里,是08/09年度乐坛最值得期待的新人歌手。

网友戏称为三后一王。

不过在林克发布新歌之后,网上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

一些黑粉跳出来喷他,称他写‘说唱歌曲i' the one’,自称说唱第一,是在向坎耶等说唱歌手宣战。

还有黑粉在线喊话坎耶、里尔、50美分、埃米纳姆、jay-z等顶级说唱歌手,询问他们的看法。

对于网上的评论,林克忙着参加校内运动会,没有理睬。

坎耶等人也没有公开做出回应。

直到第二周《i' the one》冲上公告牌单曲榜23位,说唱榜第二,将德雷克、里尔韦恩的歌曲甩在身后。

“这怎么可能,林克一个流行音乐歌手,在说唱领域没有多少歌迷,他的新歌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听?”

布鲁克林区,一家俱乐部里,50美分看着手上的《公告牌》杂志,有些不敢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