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呢?</p>
在过去,人们会说哥谭夏日是一场要落未落的雨,沉沉的乌云总是压得很低,雷声像是从云层中穿行而过的巨兽,阴郁又潮湿的小巷中暗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危机。</p>
可如今,这座重新找回阳光的城市夏天炎热又漫长,白日热浪滚滚,蝉被热得没了力气,叫声拉着悠长的调子,海鸥飞也飞不动,蹲在咖啡店的门槛上发出喑哑的叫声,皮鞋踩过柏油马路,融化的沥青拉出丝丝闪亮的线,路上匆匆的行人举着报纸遮着脑袋,半刻都不敢在阳光下停留。</p>
从五月以后,哥谭就变得越来越热,30多度的时候,人们还勉强可以靠制冷设备过活,可眼看着温度直逼40度,真没几个人敢出门了。</p>
按理说,一个沿海城市怎么也不可能会热成这样,更何况哥谭三面临海,气候应该比大都会还好。</p>
可是这座城市在现代化的路上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反正没有阳光,摩天大楼能建多高建多高,反光玻璃能有多亮就多亮,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劲加,柏油马路使劲建。</p>
众所周知,热岛效应就是在以上此类条件中产生的,没有阳光的时候,这些东西完全没问题。</p>
可是现在,乌云散开,阳光重新回来了,整座城市就像是放在阳光下暴晒的铁片。</p>
之前冰封哥谭的时候,整座城市还是避暑胜地,可伴随着致密冰技术一再迭代更新,现在哥谭地下冷库当中用的致密冰已经不冷了,几乎不参与热量交换,自然也就没了降温的功能。</p>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整座城市是越来越热。</p>
哥谭人的一生多灾多难,刚擒住了几个魔,又遇到了几个妖,城市好不容易重见天日,又在越来越热的夏天中差点被烤熟。</p>
席勒无比庆幸自己搬到了新家。</p>
西区被改造成了工业区,而工业活动是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现在那边温度也差不多有40度了,再待下去迟早被热死。</p>
而新家就好处多多了,背后有一片大湖,湖边有森林,沿着湖向下还有溪流,周围全都是草坪和树木,绿化和水体都是能够降低热岛效应的东西。</p>
尽管如此,席勒的心理防线还是在清晨看到温度计上显示的36度的数字的时候被击溃了。</p>
上次他看到这么高的温度还是在上辈子,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重庆。</p>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座城市还真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哥谭的情况好转之后,席勒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下地图,现在的哥谭和重庆看上去真的很像。</p>
不说别的,重庆是两江交汇,万桥之城,哥谭也是两河交汇,哈德逊河和哥谭河正好在哥谭的市中央交汇,两河之上也有无数座桥梁,城市也因此被分为东西两块。</p>
不过不同的是,哥谭的地形比较平,没有那么多山丘沟壑,从自然条件来看,没有那么魔幻,但奈何布鲁斯的哥谭改造工程把这里变成了真正的8D城市,东区那一块他自己都走不出去,就更别指望导航了。</p>
而不幸的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好的不学学上温度了,哥谭市区前两年还勉强能维持在35度左右,今年就连郊区也奔着40度去了,哥谭人称“东海岸小重庆”。</p>
正常来讲,如果要调控温度,那就可以把乌云给弄回来,但是布鲁斯不当蝙蝠侠了,为了蝙蝠侠的存在而维持着的哥谭诅咒也不存在了,乌云是一天比一天稀薄,现在已经起不到什么遮罩作用了。</p>
席勒在温度计前站了十分钟。</p>
事实上,这是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把帕米拉拉回来,让她到处种树就能解决的,现在哥谭的城市建设已经非常饱和了,树往哪种呢?</p>
举个例子,席勒家门前的这条道是四车道,通常情况下不会堵,但是前提是这条车道的中间和两边没有任何绿化,就是直愣愣的一条路,也没有人行道。</p>
如果要做绿化,那首先就得把四车道改双车道,给人行道腾出地方,然后再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做绿化草坪种树。</p>
这条路这么做倒是没问题,因为这里本来就不是人口密集区,可是哥谭的交通本来就是老大难问题,哪怕有了布鲁斯薅来的黑暗能量的羊毛,也只能说是勉强维持,这种情况下谈绿化不是搞笑吗?</p>
欧美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城市建设的太早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车和高楼,弄个双车道完全够用了。</p>
甚至在欧洲比较老的城市,根本就没有柏油马路,都是石板路人车共行,交通规则全看心情。</p>
也并不是全部的政府都不想管,这是根本就没有办法管,你要动路,那房子就要往后挪,你要挪房子,又把其他的路挤得没地方了,总不能层层往后挪,把整个城市像摊饼一样压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