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1 / 2)

无双 梦溪石 3650 字 4个月前

容卿来到这里的目的, 已经不仅仅是查案, 还有自保了。

如果之前他还觉得杨云没有杀钦差的胆子, 那么此事之后,他已经不再怀疑对方的狠辣决绝。

连县令黄略都死了,这里又是杨云的地盘, 很显然李沿跟武义等人, 都对杨云言听计从,这种情况下,想要一个容卿死得无声无息, 那简直太容易了。

至于死因是被洪水冲走, 还是跟黄略分赃不均起内讧,等容卿死后, 杨云总能编出一个十全十美的理由来, 他是皇亲国戚, 帝后总要给些面子,哪怕再找个御史来查, 对方未必是软硬不吃的硬骨头, 能操作的余地就更大了。

所有变数在于崔不去。只有崔不去安全了, 他才能安全。

一行人坐在官驿之中, 容卿惊魂未定,崔不去似乎读出他的想法, 毫不留情又泼了一桶冷水。

“我身边已经折了两个人,你也看见了,他们连我都敢杀, 如果这两日半内什么都查不出来,我无法向陛下交代,杨云就会拿你作筏子。”崔不去意味深长道,“你想到或想不到的,都有可能发生。”

容卿心头一寒。

“他们怎会如此胆大包天?就为了侵吞灾粮?!”

凤霄哼笑:“此言与何不食肉糜,有异曲同工之妙!粮仓系国脉,你可知灾粮在灾年价比黄金,黄金都未必能换到买命的粮食,即便洪水退去,那些粮食也可以囤起来,十年八年不会变质,还可以换更值钱的东西。”

容卿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面上微烫,又忍不住问道:“什么东西?”

崔不去:“盐、铁。”

容卿失声道:“难道他想造反!”

他初到此地,只当灾情严重,生怕地方官员怠职,恨不得把两只眼睛瞪成灯笼监督他们,后来容卿渐渐感觉事情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官员们上下串通,沆瀣一气,似乎还存在侵吞灾粮的嫌疑,但也万万想不到,这些人竟丧心病狂至此,事情发展已远远超乎自己的预料。

“未必想造反,但贪渎是跑不了的。”崔不去说罢,望向凤霄,“我倒想请教一下凤二府主,您为何会亲自来到这里?”

凤霄叹了口气:“小崔郎君啊,咱们怎么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你就用这种诘问的语气,和故知说话吗?”

崔不去微微一笑:“故知,您要是现在不说,可得使劲憋着,以后也千万别说。反正,现在性命饱受威胁的人不是我,大不了等左月卫一到,我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怜这位容御史,就要背上数不尽的黑锅,说不定连小命都要丢了。”

容卿虎躯一震,蓦地看向凤霄,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竟流露出小动物的委屈可怜之意。

可惜凤霄连冯小怜都说砍就砍,更不要说对容卿个大男人有半点怜惜之情了。

他的视线,由头到尾,只落在崔不去身上,尤其是,崔不去方才被琴弦割伤,还来不及更衣的手臂上,流连不去,暧昧缠绵,几乎化为实质,灼热崔不去的肌肤。

崔不去的脸黑了。

逗猫逗狐狸都是同样的道理,小动物随着自己手里的芦花杆子跳来跳去时是一种乐趣,可当对方被逗急了要亮出爪子就得见好就收,手上被抓出几道是小事,对方记起仇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凤霄面色一整:“来此之前,我收到一封匿名信。”

他摸出信,放在桌上。

崔不去拿起展开。

上面只有两行十六字。

其固高陵,如有房屋。

珍物玉胆,君所欲也。

前两句来自《史记》,指的是房陵,也就是如今的光迁郡。

后两句,容卿或许不明白,但崔不去和凤霄知道,说的是天池玉胆。

“是那老匹夫的手迹吗?”凤霄问道。

崔不去知道他指范耘。

“他行楷草篆数种书法,看不出是不是。但知道天池玉胆下落的人,不是他,便是云海十三楼的人。”

凤霄摊手:“所以,如果不亲自过来看看,岂非不像我的为人?”

崔不去挑眉:“李十四?”

凤霄笑道:“正巧我查到,李家有个不成器的子孙李十四,在老家混不下去,被打发到县城帮忙打下手,就在中途来一出偷天换日,顶替了他的身份。他应该多谢我才是,若凭他自己,怎么可能短短几日就得到李家长子的青眼,收为己用?”

虽然凤霄还没法接触参与李家的核心事务,但他八面玲珑,旁敲侧击,也听见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譬如栖霞山庄的古怪。

李十四这个身份用好了,倒真是一枚不错的暗棋,只可惜,如今他的身份已经暴露,只能又暗转明。

凤霄看向崔不去,意思很明显:现在该你说了。

崔不去缓缓道:“半个月前,我收到你给的名单之后,就盯上了几个人,其中一个,正是杨云。”

“从杨云身上,我发现古怪,继而去查他在光迁郡这几年的政绩,然后便发现一件更加稀奇的事情。”

崔不去不是一个大惊小怪的人,他说稀奇古怪,那必然是足以令人吃惊的。

凤霄托腮侧卧,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慵懒。

崔不去懒得看他,视线自然而然转向容卿,却见后者一脸茫然,他又不得不忍住暴起打人的冲动,将目光转回来。

凤霄噗嗤一笑。

崔不去听而不闻,开口道:“光迁此地,自古多灾,所以自开皇元年起,杨云就以大雨淹没农田,粮食歉收为由上疏,提出以捐粮免税之策。即,令本地大户捐粮赈灾,朝廷免去他们来年的税收,以此自给自足,无须朝廷赈济。”

听至此处,容卿轻轻啊的一声。

他想起来了,确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