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却湿下滞丹(1 / 2)

医者为王 方千金 1877 字 2个月前

林源跟周传亭解释,扶持周记制药厂扩大规模,让周记制药厂这样的老字号中成药生产者获得利益,也是中医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华夏有着太多的中成药制作单位,有很多的制作单位,实际上并不是成规模成建制的。就算是有独立建制的,规模和影响力也远远跟中医久远的发展历史不配套。

中医的崛起,在当今时代的标志就是成规模成建制。而且,也只能是以这样的形式崛起。因为这是时代使然。

就说周记制药厂本身,现在是以半手工半机械的状态运行的,这在特定的时间里,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周记制药厂的产品,肯定是会有同类产品问世的。到了那个时候,周记制药厂的产品拿什么跟市场中的大量的同质的,价格低廉的同类产品相抗衡?

唯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有专门的制造,开发,推广部门来完成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开发,才能够让周记制药长远流传下去。

至于中医人前辈留下的制药工艺,无论多么有效,都必须要跟现代的商品生产特点结合起来。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因为在当今产品求快求质的背景之下,繁琐的独特的工艺或许能够兴盛一时,但滚滚的发展车轮,迟早会碾压不符合时代特点的东西。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无论在任何时候,对后辈都是有启迪作用的。这些东西可以拿来借鉴,但要是把这些东西当成是不可改变的永恒真理,那就是束缚住了自己,实际上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能够流传下去是非常不利的。

周传亭陷入到了长长的思索当中,半晌,他叹道:“小林,我保留意见。小毅,我已经决定了,退居二线,现在周记制药的所有相关事宜,你和黎玉去做吧。”

周毅赶紧道:“爸,我不是那个意思,周记制药是您一手创立的,我真的需要您再帮我一程。”

周传亭摆手道:“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谁不是慢慢摸索出来的?放心,在一些技术工作上,我还是会给些建议,但具体的工作,你们年轻人自己折腾吧。我好好整理一下文献,也算是我最后发光发热了。”

林源还想劝解一下,却被周传亭给制止了。

周老的个性非常鲜明,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办到,他以毋庸置疑的语气强调,自己已经退休了,有什么事情,直接找周毅就行了。

周毅无奈,只得接受了老爷子的让权。

相比于众人的唏嘘,周传亭却是浑不在意。他对林源说道:“小林,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你过来看看。”

林源凑了过去,发现周传亭在笔记本上写了却湿下滞丹几个字,上面的一些组方,时曾相识,但跟林源见识到的药材又截然不同。

“周老,这应该是却湿下滞的药方,无论是古方,还是现代的中医典籍,都有记载。只不过,您这个方子,好像是多了一味药材。难道,这味药材能给这个方子带来很大的改变么?”

“咳,大师就是大师!一眼就看出了此间的诀窍。不错,这是我受到买的那本书一句话启发而想到的。多出来的这味药材,并不见于中医典藏,是黔南一代所特有的药材。可以说,加了这味三株草,却湿下滞的效果会增强一倍。”

林源看看周传亭指着的那句话,意思是人体湿邪盛行,在于食甘味厚,湿则滞,滞则不通,不通则痛。却湿下滞乃是医富贵病的首要,需寻破湿下滞之良药。而天道循环,万物相生相克,于人要顺应天理,于世,则是要体会相生相克之理。

这句话的下面,就是一个却湿下滞丹的丹方,只不过其药材跟周传亭所用的药材不同。除了一些开胃健脾的药材,在一些辅药上,有了明显的不同。

林源想了一下问道:“周老,这个三株草,是不是黔南一带瘴区所独有的植物?”

“哈哈,真不会是杏林执牛首者,不错,三株草正是瘴区所独有的植物。我几次进入瘴区,都是靠着这东西保自己无恙啊。”

林源释然,按照中医理论体系,万事万物是相生相克的。瘴区对于一些生命来说是个禁区,也就是在这样的禁区之内,会有反克瘴毒的东西。

瘴毒对于人来说,就是极为浓重外感湿邪,加上其中蕴含的一些毒素,在瘴毒横行的地方,肯定会有相克之物的。

周传亭所找到的相克之物,就是三株草。这东西对瘴毒有克制的作用,肯定会对湿邪有很好的破除作用。

林源叹道:“谁说中医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世界这么大,我们未探索的领域实在是太多了,中医就是对这个世界所有资源的挖掘,只要这个世界没有穷尽,中医的发展就不会穷尽。”